欢迎您光临本站,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作为工厂的老板, 我雇了一个总经理,年薪40万,却改变工厂现状

作为一个可以称得上“事业有成”的老板,我总是会得到各种人的奉承。不像其他老板,我并没有迷失在这些阿谀奉承中,也不认为自己真的像别人说的那么“能干”。我觉得我能成功,主要是因为运气好。

我很幸运的选择了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享受了低廉的用工成本,这改变了我的人生。但是,这几年我越来越觉得无力,虽然我看过很多关于管理的书,但是很遗憾,这些书中所写的内容并不适合我的工厂,对我管理工厂几乎没有任何帮助。

按照以往的管理经验,已经越来越难以跟上时代的潮流,工厂内部的技术和经验传承“制度”随时会因为新老交替不佳而出现问题。说实话,我已经没有能力再继续经营这个工厂了,所以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聘请一个职业经理人,通过他的力量来改变工厂的现状。

下载.jpg


于是,我雇了一个总经理,年薪40万。越是亲近的人,越难让我信任,这可能是因为在长期的接触中,他们的工作失误会不断地积累,最后就会让我对其产生一定的负面印象。我在选择总经理的时候,也考虑过从公司内部提拔。

一方面内部的人更了解公司的运作,另一方面内部晋升也不需要支付那么高的薪水。但遗憾的是,和很多老板一样,总认为自己的内部员工“没能力”。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我最终选择了在外面雇人。

在我看来,从外面雇用新人,一方面可以确保其能力十分出色,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能带来一些不一样的理念,可以给我的厂子注入活力。一开始我觉得雇一个经理很难,因为在我看来,优秀的人才往往是供不应求的。

但是,结果却不是这样。当我把招聘需要告知猎头后,猎头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很快就把一批候选人放在我面前让我挑选。选择经理自然是一件需要非常小心的事情。经过多次挑选,我最终选中了一位有数家业内头部企业工作经验的“人才”。

很难说人才的定义是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我招到的这个“人才”口才极好,高超到足以弥补自身能力的短板。我在面试的时候,与这位候选人交谈的非常愉快。他不仅告诉了我最先进的管理经验,还向我描述了工厂在他管理下的美好前景。

下载 (1).jpg


我很快就认可了他,愿意让他管理我的厂子,还给他开出了40万的年薪,年终奖另算,我觉得我已经表达了我最大的诚意。我曾经幻想过,如果工厂由职业经理人来管理,那么我似乎也能享受到期待已久的舒适生活。

一直以来,为了让工厂可以变得更好,我已经耗尽了所有的精力和热情,我觉得我实在是太累了。可以说,我迫切需要走出工厂,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也算是对我半辈子努力的回报。

经理上任的那一天,我觉得自己梦想的生活就要来了,我会有足够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他就职的最初几天,我觉得我没有选错人,当我带他参观工厂时,他的求知欲和人际协调能力让我感到极其安心。

我们要多久才能看出一个人的真实能力?有一些厉害的人只靠交谈就能得到答案。可惜我没有那种“能力”,事实上,在我意识到工厂出问题的时候,那位经理已经在工厂内部“改革”了近两个月。

所谓“改革”,就是严格掌握员工的日常考勤,开始用小时工代替长期工,采取各种方法降低工厂用工的成本。其实我并不认同这种做法,因为我知道收益率其实是一个比成本更应该考虑的问题。小时工虽然便宜,但是因为没有经验,原材料经常报废,产品也经常不达标。

但我没有阻止他,因为我总觉得经理的能力在我之上,他的所作所为肯定有他的原因。这种严格的管理方式完全违背了我过去的政策,自然引起了“老工人”的不满,很多有技术的“老工人”自然带头和他对抗。

下载 (2).jpg


我以为总经理会有一些好的解决办法,但他的方法却是裁员,他以此来威慑其他员工,当得知他的做法后,我突然感到无比的失望。原来,不是所有的职业经理人都有“真东西”。经理,他的工作职责到底是什么?是深入一线管理员工,与员工对抗,还是考虑如何降低成本?

我一直认为一个经理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思考企业未来真正的发展方向,以及市场上的空缺和机会。但是这个经理,却被日常的管理工作缠住了,甚至开始粗暴的对待工人,这只能让我失望。

当我开始制止这种行为时,经理却说:“工厂效益不好,是因为这群工人抱成一团。只有再梳理一遍,才能保证效率”。听到这些话,我所有的幻想都破灭了,脑子里唯一的想法就是如何体面的请经理离开我的工厂。

如果说,一开始我希望总经理能提高工厂的效率,现在我只是希望,经理不会把我的工厂搞垮。就在我琢磨如何辞退他的时候,他主动找到我,递上了辞呈。看到这份辞呈,我只觉得无比安心。

我爽快的给他结了工资,当他走出工厂大门时,我感觉到他还处于难以置信的状态。说实话,经过这次尝试,我觉得很心累,我总觉得工厂马上就要倒闭了,工厂的未来极其黯淡。甚至,我开始思考是不是应该把工厂转让给别人,这样我还能有充足的养老钱去享受生活。

最终我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提拔了公司的一个车间主任成为副总,授权他全权负责工厂。俗话说,有心则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个我不抱太大希望的副总,却让我惊喜,在他的带领下,工厂开始稳步发展扩大了起来。

下载 (3).jpg


后来,我总是反思自己是不是太“看不起”厂里的员工,是不是忽视了很多人才。毕竟在此之前,我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一个高薪的外聘总经理,在管理上竟然比不上一个来自基层工人的车间主任。

由此,我不禁想到一个问题:一个公司里到底埋葬了多少真正有才华的人?那些人是不是只能通过跳槽来展现自己的实力,这样想来,每个公司都会有很多人才流失。这个问题我不知道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有很多老板都和曾经的我一样做错了。


软谷评论:

这种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思想和教训在很多企业中都发生过。就连伟大的苹果公司乔布斯都犯过这种错误。何况普通的老板们。

自己的人才是最懂自己的。成败就在分毫间,软谷建议首选自己的人培养!


来源:本文由软谷新经济论坛,创业者,新经济,产业升级,互联网,成都创业,青岛创业,软谷在线研发原创撰写,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